“六带弟子”钱鑫同学的学习规划分享

各位光环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光环学员钱鑫,目前就职于神州泰岳。已经学习了 PMP、ACP、软考、P2、NPDP 和 PBA 等多门课程,收获了 PMP、ACP、软考、P2 等多项认证。很高兴来到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规划。

1. 您最开始是因为什么原因开始学习 PMP 的呢?

最初开始接触 PMP,是因为刚毕业的时候比较迷茫,考虑到需要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但不知道需 要从哪里入手。于是向周围的人请教,综合下来获得的信息就是 PMP 是相对实用的职场课程,加 上实习期间的领导和专家都考过这个认证,也比较鼓励我们去学习和考试。
综合有奖励、实用、和前辈们的推荐三点优势,决定开始学习。从刷证的目的出发来看,这也是 比较有利的第一步。

2. 您觉得 PMP 课程的学习是否带给您预期中的提升呢?

学习课程后启发是有的,同时也看到了只学这个课程的局限性。

启发是:PMP 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接手一个项目后首先要学会分析,包括从环境、人、项目阶 段等多个领域考虑问题。同时项目进行中要持续确认、控制沟通、控制变更,同时保持风险意识, 学会影响干系人。尤其是对“谋定而后动”,和裁剪的大原则“帮忙不添乱”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个启发是在一个比较困难的项目结束以后总结的。当时一边反思工作一边备考,同时会经常跟 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沟通交流,包括同样就业不久的同学,和开始独自带团队但是遇到瓶颈的姐姐。 交流期间我发现了我们工作上共同的不足,那就是“碎”,也就是对项目和团队协作,缺乏全局 观、没有结构化系统化的思考。比如当一个项目落到我们身上时,我们往往是来活就干,没有考 虑自己在这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和责权,也没有对干系人和对干系人的影响做控制的概念。虽然 有计划,有成本收益的概念、有工作范围、风险意识,也有开会沟通推进工作。但因为没有整体 的把控,推进中涉及多人协作,依旧会因为各种变更沟通不畅、缺乏共识,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 行。这样的僵局,在我尝试着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后有所改观。比如分析时,不能 精确定位问题,就直接拿“十五至尊图”先找阶段再定位领域,按图索骥,可以发现一些能帮上 忙的工具和技术,甚至流程上也能获得到不少帮助和启发。所以说,PMP 的学习对我更多的是, 培养了对项目构建全局观、结构化系统化的思考的工作习惯,提供了推进项目的许多参考性工具 和技术。

而局限指的是:pmbok 的内容虽然大而全,流程也完整,并且告诉了我们要裁剪。

但实践与理论依然有差距,很多项目实践起来会发现,存在不少 pmbok 也解释不了,或没有做分 析的细节。比如它假设了项目到项目经理手里时,就是天然合理的,项目出问题基本是因为项目 的某个阶段工作没有到位。但项目本身是否真的合理,现在合理以后是否还合理,什么情况要继 续,什么情况要停止等问题没有更具体的指导。这样的局限性会感觉重点在指导把项目做完,而 项目是否成功没有作为重点被解决。

3. 您分别还选择了哪些课程学习呢?您觉得在这些课程中分别都有什么样的收 获呢?

其实我选择课程的一个主要思路是:兴趣优先,不带太强的目的性,以接触更多知识为主。 PMP 的学习,让我储备了做项目、或者说与人协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并且认识到了 “组织过程资产”的重要性。而当时学 pmp 的同时,就报了软考高项。选择主要是因为考试内容 差不多,一个是国际认证、一个是国内认证,如果能顺利学成,对于公司投标、申请各种咨询的 时候都能有作用。

之后选择学习 ACP,是因为 pmp 和软高属于大而全的项目管理知识框架,以打造一个最基础的工 作思维框架为主。而我们日常的工作实践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敏捷开发持续运营,这就要求要补 充能快速响应市场、及时交付的协作模式的知识,也就指向了 ACP 的学习。

ACP 的学习也让我对如何及时响应需求、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当时在面 授班小组聚餐时,我还发现我们那个班,学员比例最多的是车企学员。印象里车企应该是最瀑布 式的生产制造业,但他们也会去学习和接触敏捷,这让我觉得很新鲜。

此外,在考 ACP 中间我还学习 P2。这个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因为 ACP 延考,而我又听说了 P2 的课 程难度不高,而且更适合中国的项目管理,就顺带考了。整体来说,这个课程确实补充了 PMP 所没强调的实践原则,把 pmp 大而全的工具和技术串联了起来,其中的“持续的商业论证”“向 下授权、向上汇报”“分层分阶段管理”等治好了不少工作上的焦虑和精神内耗。

比如 P2 中的商业论证认为项目的产出会激发商业变革,进而产生结果,这些结果会产生收益, 收益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我们通过对收益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及项目结束以后进行 验证和确认“我们为什么要做项目”,从这里还延伸出来指导我们对项目的努力程度是做、部分 做、还是不做。再比如“上下授权、向上汇报、分层分阶段管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 我们先自己独立推进,但又可能因为经验、权限等限制无法独立解决,需要团队协作和协调资源 的事。这个时候汇报和授权就很重要了。授权可以让我们高效推进很多事情,及时汇报则可以帮 助授权并高效推进,而信息互通可以帮助在协作过程中及时纠偏。此外,P2 课的王二乐老师授 课过程比较有趣,老师本身有多年企业咨询的经验,授课不拘泥于书上的东西,还会提供很多有 启发和参考价值的用于分析和达成共识的工具,并且会让成功实践了 P2 的学友分享实践经验。 至于 NPDP 和 PBA 两门课程,更多是为了点亮知识树,充实周末时间考的。

NPDP 可以帮助我了解,所谓“以产品的方法做项目”,在 NPDP 的框架里,是如何看待项目、如 何进行团队协作、推进工作的。

而 PBA 的学习更多是用来补充商业论证的方法的。因为 PBA、PMP、P2、NPDP 都讲了商业分析, P2 强调了持续的商业论证,NPDP 强调了逐渐细化商业分析,但是具体如何实践,我觉得比较感 兴趣,所以就打算学习了解一下。

4.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您觉得自己的学习规划是怎么样的?以及如何才能做好 自己的学习规划呢?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保持学习兴趣+多点亮自己的技能树更重要,要时 刻让自己保持一个持续接收与转化知识的状态。
比如我,一开始是打算成为刚毕业就考到 pmp 认证,占领先机。但陆续遇到工作上有困难,疫情 原因多个考试延期等问题。导致做得很多计划都功亏一篑,包括刷证的计划也没能顺利进行,大 环境影响很多事情的走向都在预判之外。

但不管如何,考试被延期,学习的尽头还在,中间的空档期也不短,疫情期间也不方便到处去, 所以我索性把原来“瀑布式”的刷证计划重新调整顺序,保持每天都看书的固定节奏,根据更新 的考试倒计时调整看的内容。这也算是 ACP 给我的启发。

5. 您觉得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保持一个持续接收与转化知识的状态”,这种状 态可以在工作中如何帮助我们有所提升呢?

其实就是“干中学,学中干”。不用纠结于掌握所有知识再开始行动,可以先学一点,然后在日 常工作生活中去观察、去实践,甚至可以是跟朋友交流沟通,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消化知识掌 握知识的过程中。尤其是尝试去运用知识了,能够更快掌握知识。
比如当发现自己没掌握的概念,可以回去翻书查。或者当发现现有的知识解释不了遇到的问题, 存在局限时,也可以暂时放一边,但留有一个印象,没准哪天就突然想通了。因为很多东西都是 相通,可以互相补充的,可能某件事情就启发了你。

6.对于想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的职场人,您有什么样的学习和学习规划上建议 呢?

算不上建议,但我可以分享一个见闻感受:备考和工作在短期是有冲突的,但是长期又是相互成 就的,冲突可能需要取舍、可能要均衡、可能要交换、求同存异、求得共赢,是个很讲求艺术的 有趣的过程。

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察。
短期冲突,指的是很多人本身工作时间就不止 8 小时,有的还要照顾家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 往往不是在备考,而是自己感觉时间精力还有余地,决定要备考的时候,各种工作、生活的矛盾 就来了。学习备考,和工作生活容易处于一个对立面,甚至可能导致自己和团队处于对立面。
但两者又是长期互相成就的。当我们通过学习具备了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实践 都能得到指导,并且实践会反过来凝练成理论。随着时间推移,两者自然能互相成就。

有的人,暂时放弃工作,选了备考,有的为了工作,放弃备考。
有的人,说服了领导或老板,选择先学习和备考,学成以后回去解决具体问题。
有的人,极限压榨休息时间,两头都抓。
有的人,公司本身就鼓励、也有奖励、和报销制度,甚至整个团队的人都来学。


不同人的环境、立场、经历不同,没法评判,只是说提供一个视角,冲突的解决,未必就 一定是非此即彼,那么的僵硬。解决的办法有很多。